Aug 18, 2025 20:11 JST

Source: 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公布2025中期业绩
- 创新产品收入升至人民币78亿元 同比增长27.2%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升140.2%
- 持续投入研发 以国际化加速推动创新

重点成果

- 期内,集团共有2个创新产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分别为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N01)。
- 2025年上半年,集团创新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78亿元,同比增长27.2%。除创新产品外,集团还有5个仿制药获NMPA批准上市,整体仿制药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正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共有37个肿瘤领域、7个肝病╱代谢领域、13个呼吸系统领域、和6个外科╱镇痛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申请及以上开发阶段。其中,2个肿瘤领域、1个外科╱镇痛领域产品处在上市申请阶段;11个肿瘤领域、1个肝病╱代谢领域、3个呼吸系统领域、1个外科╱镇痛领域的创新候选药物处于临床III期;另有13个肿瘤领域、6个肝病╱代谢领域、12个呼吸系统领域、6个外科╱镇痛领域的生物类似药或仿制药候选药物处于临床申请及以上开发阶段。
- 福可维(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获批9个适应症,另有3个适应症处于上市申请阶段。此外,安罗替尼还有多项新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包括一线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胰腺癌等,预计将在未来两年逐步递交上市申请。
- 2023-2024年,集团共有5款肿瘤领域的国家1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分别为:亿立舒(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安得卫(贝莫苏拜单抗注射液)、安柏尼(富马酸安奈克替尼胶囊)、安洛晴(枸橼酸依奉阿克胶囊)和安方宁(格索雷塞片);以及4款肿瘤领域的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分别为:安倍斯(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得利妥(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赛妥(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和帕乐坦(帕妥珠单抗注射液)。该等产品在2025年上半年快速放量,成为集团收入增长的重要贡献品种。
- 拉尼兰诺(泛PPAR激动剂)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药物,用于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目前正在全球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2023年7月,拉尼兰诺被药品评审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拉尼兰诺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临床III期的MASH口服药物,有望填补中国市场空白。
- 天晴速畅(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布地奈德雾化剂型仿制药,打破了国内市场长期被原研垄断的局面,为国内气道慢性炎症患者带来了兼具有效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的高端制剂产品。该产品已被纳入集采范围,集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管理措施,包括管道下沉、拓展市场覆盖和集采外市场的二次开发。
- 泽普思╱得百安(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凝胶贴膏,连续多年蝉联外用镇痛市场份额第一位。集团聚焦高潜力地区开发,深入拓展市场覆盖,并逐步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推动泽普思/得百安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集团开发的第二代氟比洛芬贴剂预计将在一年内获批上市。通过剂型升级,二代产品可显著提高药物透皮吸收度,增强贴膏粘附性,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香港,2025年8月18日 - (亚太商讯) - 中国领先的创新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中国生物制药」或「公司」,连同附属公司统称「集团」)(股票编号:1177)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内」)之未经审核财务业绩。

回顾期内,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7%至约175.7亿元(人民币,下同)。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财务报表所示约33.9亿元,同比增长约140.2%,基于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应占盈利计算之每股盈利约18.82分。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同比显著增长主要受惠于本期间收入明显增长及股息收益和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明显增长。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之基本溢利(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指标)约30.9亿元,同比增长约101.1%。集团流动资金保持充裕,期内有计入流动资产之现金及银行结余约111亿元、计入非流动资产之银行存款约101亿元,理财管理产品总额约92.9亿元,资金储备合共约304.9亿元。

董事会建议派发中期股息每股5港仙(2024上半年:3港仙)。

销售:研发创新动能强劲,多领域销售成果持续放量
集团一直以来重视研发,持续加大投入以提升研发质效,研发实力显著增强,驱动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成果丰硕。期内,抗肿瘤用药之收入同比增加24.9%,达约66.9亿元,占集团收入约38.1%。外科/镇痛用药之收入同比增加20.2%,达约31.1亿元,占集团收入约17.7%。

肿瘤领域,集团全面布局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覆盖多种分型的全线治疗,EGFR/cMet双抗TQB2922即将启动二线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EGFR/cMet双抗ADC TQB6411 I期临床正在入组,两款产品进度均位于中国前列;深度布局乳腺癌三大亚型, 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胶囊有望成为HR+/HER2-乳腺癌的BIC疗法,HER2双抗ADC TQB2102较DS-8201潜在安全性优效,多个适应症正在同步拓展,其中三项乳腺癌III期快速推进;系统布局消化道领域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等核心癌肿,LM-108(CCR8单抗)、TQB2868(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研发进度全球最快,且目前临床数据展示出了极大潜力。

于外科╱镇痛领域,集团持续聚焦高潜力地区开发,深入拓展市场覆盖,并逐步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期内,集团推动泽普思销售额持续快速增长,而开发的第二代氟比洛芬贴剂预计将在一年内获批上市。同时,2025年5月获批的普坦宁凭借长效镇痛、安全性优异等优势,有望成为该领域新的增长动力。

研发:全力以赴推动创新产品开发,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
于报告期内,集团共有2个创新产品获NMPA批准上市,分别为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数VIIa N01)。2025年上半年,集团创新产品收入达到人民币78亿元,同比增长27.2%。除创新产品外,集团还有5个仿制药获NMPA批准上市,整体仿制药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正增长。

一直以来,集团十分重视研发,不断提升研发水平和速度,并视其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研究与开发成本约人民币318,756万元,占本集团收入约18.1%,连同已资本化的研发总开支出在内,约95.7%已计入损益表中。

展望:深化创新与国际化布局,加速构建全球医药创新竞争力
当前,中国医药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药研发已从「跟跑」逐步迈向「并跑」甚至「领跑」阶段。中国创新药不仅在本土市场构建起强劲的增长势能,更在全球市场逐步崭露头角,日益获得广泛认可,已成为全球医药创新产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集团深耕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及外科╱镇痛四大核心治疗领域,专注创新,服务病患,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

集团深耕中国市场,同时将战略视野投向全球市场,以国际化加速创新发展。同时,集团大力推进全球战略合作布局,通过商务拓展(BD)、战略收购等多元合作路径,快速充实创新管线储备,强化核心技术平台。2025年7月,集团宣布全资收购礼新医药。礼新医药拥有全球领先的抗体发现和ADC技术平台,包括肿瘤微环境特异性抗体开发平台 (LM-TME™)、针对难成药靶点的抗体开发平台(LM-Abs™),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平台(LM-ADC™)、以及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LM-TCE™)。此次收购将进一步增强集团的创新研发能力,加速集团的创新业务增长。此外,礼新医药卓越高效的研发团队将加入集团,进一步强化集团的创新研发人才储备,为持续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提供保障,助力创新生态的长远发展。

未来,本集团将继续聚焦创新,提升四大治疗领域的研发效率与质量,加快国际化步伐,力争实现业务快速发展与业绩稳步提升。

有关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股票编号:1177)
中国生物制药,连同其附属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业务覆盖医药研发平台、智慧化生产和强大销售体系全产业链。产品包括多种生物药和化学药,在肿瘤、肝病/代谢、呼吸系统、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公司于2000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3年入选MSCI全球标准指数之中国指数成分股;2018年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2020年入选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成分股、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中国生物制药连续七年荣登美国权威杂志《制药经理人》发布的「全球制药企业TOP50」,连续三年获评《福布斯》(亚洲) 「亚太最佳公司50强」。

有关中国生物制药的进一步资料,请浏览: www.sinobiopharm.com

Source: Sino Biopharmaceutical Limited
Sectors: BioTech

Copyright ©2025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Release

More Latest Relea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