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5年10月22日 - (亚太商訊) - 夏末初秋,成都环贸 ICD 地下停车场见证了一场颠覆新能源汽车传统充电模式的科技盛宴--由首程控股与被投企业万勋科技连手打造的全国首个"自动充电机器人快闪体验站"历时 30 天后圆满收官。
本次活动基于万勋科技独有的"柔韧充"自动充电解决方案,不仅成功实现了跨品牌、跨车型、面向公众的普及化商用运营,更以千人、千车、百车型的真实服务,打造出业内首个单机高用量商业化案例,正式宣告机器人自动充电技术已具备全面市场化落地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圆满结束之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同步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三年内公共充电设施数量与服务能力实现倍增,推动智慧化、网联化补能体系建设。该政策的出台,为自动充电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利好环境。

一、百车型、千车次背后的高成功率与高满意度
此次活动无限制面向公众开放,累计服务超过100款不同品牌与车型,涵盖私家车、营运车与出租车,共计近1300名用户、1200 车次。相较于此前业内展示的移动式手动充电机器人、内部示范站或单一品牌专用设备,本次可谓迄今为止自动充电单机商业化服务的最高用量与最复杂运营案例。
在环贸ICD地下停车场的复杂环境中,机器人于光线变化、氛围灯干扰及高温环境下稳定运作,最终以近乎100%的成功率、97% 的用户满意度圆满完成任务。这背后,正是万勋科技"柔韧充"技术体系的核心优势所在--基于全球首创 Pliabot(R)柔韧机器人技术所构建的"仿生柔韧臂+具身AI"柔韧具身智能架构,兼具强环境适应力、跨车型兼容性与显著的成本优势,彻底摆脱对高精度传感器的依赖,为商用部署提供稳定、安全、低成本的全新方案。

二、高粘性用户涌现:月内最多6次"回购"
活动期间,根据场站邀约与周边数据统计,近30%的被邀用户愿意主动注册体验。随着活动热度攀升,体验人数持续增长,甚至出现排队现象,部分用户自发多次前来体验,单月最高达6次"回购"。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出自动充电机器人的应用潜力,更说明消费者教育正在完成由"认知"向"需求"的转化。
在注册用户中,选择单次或多次体验包的付费用户比例达 52%;97% 的受访者对体验表示满意,其中 86% 评为"非常满意",认为该服务在"无感操作、安全保障、价格亲民、车型兼容"等方面表现出色。社交媒体上,"像科幻电影走进现实""希望尽快推广到更多城市"等自发评价频繁出现,成为推动自动充电普及的最佳口碑样本。
三、品牌、流量、用户、收入"四丰收"
作为业内首例,本次活动成功探索出基于创新机器人服务的"体验经济+流量经济"新模式。其期间不仅带动场站订单量逆势增长,更透过社会化议题发酵、用户UGC传播与话题营销,实现了品牌、流量、用户与收入的多重突破。
在品牌层面,活动凭借"自动充电机器人快闪体验站"的创新形式,实现全网超千万级曝光,打破了传统场站的营销边界;在流量与收益层面,高净值与中高端车主的参与显著提升了场站形象与用户结构,创造了新增收入来源与业务增量。

四、政策红利迭加,开启智慧补能新时代
未来,随着智能停车系统的持续推广、《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实施,以及Robotaxi、智能货运等高频应用场景的加速成熟,自动充电将成为智能交通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凭借首程控股在资金、科技生态与资产运营领域的综合优势,及万勋科技在柔韧具身智能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双方有望持续引领自动充电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前沿科技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城市服务能力,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