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 2025年11月12日 - (亚太商讯) - 一项发表在《 Animals 》期刊上的新研究指出,工业化畜牧业是推动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最强大、却长期被忽视的力量之一。该研究题为《被忽视的目标:为何工业化畜牧业必须成为气候议程的核心》,综合分析了47项国际研究的证据,得出结论:要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必须减少畜牧业生产,并转向以植物为基础的食品体系。
主要见解
- 全球研究显示,畜牧业每年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至20%,其中最全面的研究得出的比例最高。
- 采用最新核算方法(包括森林砍伐、底拖网捕捞及某些大气污染物的冷却效应)后发现,当今全球变暖的52%可归因于动物性农业。
- 动物性农业占据了全球农业用地的80%以上,却仅提供全球18%的热量和37%的蛋白质,这使得在未来人口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满足人类食物需求变得更加困难。
- 在其他由食物生产引起的环境影响中,该行业还造成了50%的水体富营养化和32%的土壤酸化。
- 若生产趋势不改变,包括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快速发展地区,预计将出现畜牧业排放的最剧烈增长。
- 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以肉类为主的饮食结构可能导致三至四倍于植物性饮食的生物多样性损失。
为何植物性转变至关重要
该分析从环境角度提出了有力的论据,呼吁改变饮食结构。转向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模式可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森林与淡水系统的压力,并降低饲料作物与粪肥造成的营养污染。这种转变不仅能缓解气候影响,还能帮助恢复生态系统,并保护野生动植物。
对政策制定者的启示
作者呼吁,各类全球气候框架——包括气候峰会和《巴黎协定》下的国家计划——必须纳入明确的动物性产品生产与消费削减目标。若不应对这一领域,将全球升温控制在远低于2°C(更不用说1.5°C)的希望将大打折扣。
为确保措施有效且公平,分析强调,解决方案还必须考虑地区现实。在发展中经济体中,饮食转型应与粮食安全、文化偏好及农民的公平生计相协调。
食品与气候的转折点
“在COP30等关键气候与环境政策制定会议上,应对动物性农业给予更多关注的时机早已迫在眉睫。”首席作者珍妮·梅斯(Jenny Mace)表示,“若不大幅缩减动物性农业的规模,要实现气候及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极为困难。”
合著者、兽医学教授安德鲁·奈特(Andrew Knight)指出:“工业化畜牧业是全球气候政策中的关键盲区。然而,将食品体系改革——尤其是减少动物性产品——置于气候行动的核心位置,将为人类与地球带来巨大的裨益。”
另一位合著者、动物协作组织(Sinergia Animal)的费尔南达·维埃拉(Fernanda Vieira)评论道:“工业化规模的畜牧场是生物多样性丧失、森林砍伐、气候变化以及人畜共患病出现的重要推手。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实现气候、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景将遥不可及。”
更多信息:
Jenny Mace
Centre for Ethics, 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UK
jm609@st-andrews.ac.uk
Prof. Andrew Knight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cience, Griffth University, Australia
andrewknightvet@gmail.com
来源: Sustainable Pet Food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