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25年11月17日 - (亚太商訊) - 在机器人产业快速演进的当下,首程控股(0697.HK)正在从传统基础设施运营商,逐步转型为具备科技属性的新型平台公司。其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不仅展现了公司稳健的经营基本面,也清晰传递出其在机器人产业链上的战略路径——从"投资布局"迈向"应用落地",并逐步构建可持续的长期成长能力。
一、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经营韧性进一步增强
三季报显示,首程控股收入同比增长30%至12.15亿港元,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22%至4.88亿港元。资产运营业务持续扩张,资产融通业务保持高收益贡献,合计形成公司稳定、可预期的经营底盘。
现金与理财资产规模达到85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仅31.5%,财务结构稳健,这为公司进入机器人领域的新投资与新业务孵化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在稳健经营基础上,公司宣布未来三年实施10亿港元股份回购,管理层通过长期资金承诺进一步验证了对公司价值的信心。
二、机器人进入"投资深化+应用验证"双轨阶段
与大多数停留在技术展示或实验室阶段的市场参与者不同,首程控股的机器人布局已呈现"双线推进"的特征:
一端向上,深耕产业链投资;一端向下,布局实际应用场景。
(1)投资深化:产业链关键企业陆续进入资本化冲刺期
首程控股通过旗下产业基金布局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飞行机器人、智能感知等方向,并将资源集中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近期进展包括:宇树科技完成IPO上市辅导,有望成为A股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云深处完成股改,正式进入上市筹备阶段;多家企业在2026年具备登陆资本市场的条件。
这些企业的资本化进程,将为首程控股的股权投资业务带来结构性收益,为未来利润增长打开新增空间。
(2)应用验证:构建机器人大规模落地的"场景网络"
为了打通机器人从"技术"到"商业"的通路,首程控股并未止步于投资端,而是同步搭建消费和城市端的场景网络。例如:"陶朱新造局"机器人科技体验店在北京、成都及机场等多个地标落地,实现机器人"看得见、用得上、买得到";
"首程W"机器人直播间以实时展示与消费转化模型,补齐线上触达能力;在教育、医疗、文旅等场景中推进自动充电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教学机器人等落地试点。
投资驱动与场景驱动的双轨结构,使首程能够在机器人产业的早期阶段形成"数据、用户、需求"三类资源壁垒,构成长线增长的重要基础。
三、从高速增长迈向长期成长:2026年将成为关键分界线
首程控股正经历从"业绩增长"向"成长逻辑"转变的关键阶段。
财务端,公司以稳健资产运营提供足够安全垫;产业端,机器人业务的投资、应用场景、资本化进展正在形成互相强化的循环。
随着宇树科技、云深处等核心企业进入上市通道,加之体验店全国布局、自动充电机器人商用化、人形机器人应用不断丰富,公司机器人业务预计将在2026年进入"可量化贡献期"。
换句话说,过去两年首程控股着力构建的是"基础设施";而未来几年,将开始体现"长期成长性"。
首程控股以稳健财务与产业前瞻布局为基础,逐步形成"机器人投资+应用"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型。在行业即将迎来场景放量的窗口期,公司已处在结构性优势位置。高速增长是现状,长期成长是方向,2026年对首程控股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