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JAPANESE
|
CONNECT WITH US:
Home
About
Contact
Log in
Home
Press release
May 26, 2023 12:25 JST
磷酸鐵鋰王者再領潮流,國軒高科發佈重磅新品
香港, May 26, 2023 - (ACN Newswire) - 近年來,超快充、長續航正在逐步成為新能源汽車最大的賣點。為此,國內動力電池廠家不斷加碼研發投入,持續研製新一代的電池產品。而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動力電池龍頭企業的國軒高科亦不例外。
日前,在第12屆國軒高科科技大會上,國軒高科發佈了自主研發的全新 LMFP體系 L600 啟晨電芯及電池包。該款電池續航可達1000公里,並且啟晨電芯實現了 240 瓦時 / 千克的品質能量密度,525 瓦時 / 升的體積能量密度,常溫迴圈 4000 圈,高溫迴圈 1800 圈,可以實現 18 分鐘 1500 次的全時快充,並且通過了所有安全測試。在採用了 L600 電芯後,超越現在量產三元體系電池包的能量密度,系統能量密度達到 190 瓦時 / 千克。
劃時代續航里程,引領動力電池下一個十年
目前,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主要分為兩種技術路線,即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其中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更高,所以能夠做到更長的續航,但由於成本和安全性的問題,限制了其獲得大規模的應用;磷酸鐵鋰電池雖然在成本上具有優勢,但較低的能量密度卻因容易使使用者出現“里程焦慮”的而飽受詬病。正因如此,當前市面上絕大部分純電動車型續航歷程都在600公里以下。只有數量較少的中高端車型才會擁有600公里以上的續航能力。
而此次國軒高科發佈電池,採用的是磷酸錳鐵鋰路線。開啟了業內無NCM卻能續航長達1000公里的先河。
磷酸錳鐵鋰是在磷酸鐵鋰的基礎上摻雜一定比例的錳而形成的新型磷酸鹽類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將鐵的成本優勢和錳的電壓優勢有效結合在一起,同時保持原有結構的穩定。這也使得磷酸錳鐵鋰電池在延續磷酸鐵鋰優勢的同時,還可以達到更高的能量密度。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潮,磷酸鐵鋰以其安全性及性價比重回市場主流,市占率大幅提升。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183.8GWh,占總裝車量的62.4%,同比增長130.2%。因此,作為同屬磷酸鹽系材料的磷酸錳鐵鋰已經被廣大動力電池廠商視為未來重要的技術升級方向。而除了能量密度外,磷酸錳鐵鋰還具備高安全性、高耐熱性、高性價比,以及優秀的低溫表現等諸多優勢。未來,隨著包覆、摻雜等改性技術的越發成熟,磷酸錳鐵鋰必將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應用前景。
此外,全球錳礦資源非常豐富,我國就是全球最大的電解錳生產基地,擁有極為突出的成本經濟性。尤其是與三元鋰電池相比,由於無需使用鎳鈷等稀有金屬,在企業的材料成本控制以及供應鏈安全性方面,展現出立竿見影的顯著優勢。
目前,磷酸錳鐵鋰仍是行業前端技術。因此,國軒高科在磷酸錳鐵鋰路線上的領先佈局,彰顯出公司雄厚的研發實力,也使其獲得了明顯的先發優勢。更是為進一步開拓中高端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前瞻佈局尖端技術,鋰電龍頭實至名歸
“沒有材料科學的進步,就沒有電池科學的進步。“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從外人來看,這似乎是對中國動力電池行業過往迅猛發展的一個總結。但從現在看來,這段話似乎早就揭示了國軒高科在新型電池材料方面高瞻遠矚的研發思路。
作為中國磷酸鐵鋰電池的先驅者。國軒高科在磷酸錳鐵鋰領域已有著超前行業的產業佈局。早在2014年,國軒高科便已獲得了《IFP1865140-15Ah方形磷酸鐵錳鋰鋰離子蓄電池新產品證書》;2016年又獲得了《鋰離子電池用碳複合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新產品證書》相關產品也開始逐步進入量產階段;2019年,國軒高科自主研發方形磷酸錳鐵鋰鋰離子蓄電池獲得了“安徽省新產品”榮譽稱號。多年來其產品性能持續保持行業較高水準,並在不降低原有性能基礎上實現了低成本磷酸錳鐵鋰製備工藝流程。
連續不斷的創新成果落地,是對公司始終以前瞻的眼光,持續攻堅前沿關鍵技術的回報。國軒高科的董事長李縝曾多次表示,材料科學在公司的研發占比可達50%,“公司核心競爭力正是材料科學”。
例如早在幾年前,國軒高科便已經自主研發了高性能LFP正極材料,電池能量密度不斷提升。在當時行業克容量普遍只有146mAh/g左右的時候,國軒高科的電池克容量已經可以達到150mAh/g ,並且正極材料的壓實密度達到了領先的2.4g/cc,比一般水準高出0.1g/cc左右。而通過同時應用矽負極材料和預鋰技術,使得國軒高科的磷酸鐵鋰電池超過了當時常規三元電池的水準。
因此,此次國軒高科再次率先發佈行業領先的LMFP體系電池,可謂是雄韜偉略,再續輝煌。
創新驅動生產力,研發成果轉換持續強勁
國軒高科自成立起,便一直貫徹創新驅動的發展宗旨,持續支持和鼓勵公司團隊擁有創新精神。在5月23日的科技成果頒獎晚會上,國軒高科揭曉了2022年度科技成果獎,496人、81個團隊在智慧財產權、標準成果、政府榮譽、產業創新、科技成果五大類別獎項中斬獲22項榮譽,分享500萬元科技成果激勵獎金。其中就包括了“高能量密度磷酸鹽系電芯開發”專案、“國軒星晨系列圓柱電池”專案。
同時,國軒高科在全球多個地區佈局了八大研發中心、四大驗證基地、五大材料基地,建立了超過2500人的龐大研發團隊。從資料來看,近兩年國軒高科的在研發方面的投入高達36億元,整體上超過營業收入的10%。
天道酬勤,國軒高科因此獲得了與之匹配的回報。在電池技術方面,國軒高科目前已擁有230Wh/kg能量密度磷酸鐵鋰電芯量產能力,並實現了302Wh/kg能量密度三元電芯量產裝車,高安全半固態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60Wh/kg。
截至2022年底,國軒高科已累計申請專利6344項,申請發明專利2836項;累計授權專利4274項,授權發明專利1121項(含72項國外專利)。涵蓋了電芯四大主材、電芯結構設計、電芯加工工藝及設備、BMS、PACK、檢測評價、拆解回收以及儲能等,技術佈局覆蓋電池的全產業鏈。技術研發水平居行業前列。
隨著國軒高科創新成果的持續轉換,有力推動了公司業績的快速增長。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達230.52億元,同比增長122.59%;其中海外營收29.8億元,同比增長464.76%;2022年公司營業利潤達1.99億元,同比上升408.87%;歸母淨利潤3.12億元,同比增長206.15%。此外,2023年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收達71.77億元,同比增長83.26%。而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聯盟資料,2022年國軒高科的產品裝機量13.33Gwh,同比增長66.2%,行業地位穩固。
而此次國軒高科發佈啟晨電池後,能在多久之後、多大程度上推動公司的業績增長?
事實上,國軒高科工廠完善的標準化建設,以及生產磷酸錳鐵鋰電池與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設備變動較小,無需重建產線。因此國軒高科將可利用現有的產能,保持甚至擴大現有的製造優勢,迅速實現產業化。
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預計,2023年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有望迎來一定規模出貨,到2025年,磷酸錳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或將達到35萬噸,相比磷酸鐵鋰材料市場滲透率將超15%,並有望在全球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大展拳腳。同時,國軒高科相關人員亦表示,未來公司還將根據國家相關政策與市場需求,不斷推動相關新技術研發與應用,通過技術驅動,尋求市場新突破。
因此,國軒高科通過磷酸錳鐵鋰快速產業化,將有望成為業內該賽道上頂流選手。
小結
綜上來看,國軒高科以技術革新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依靠持續多年的創新投入已取得了累累碩果,形成了磷酸鋰和三元鋰技術雙驅動,貫通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的完整生態體系。獲得了國內外客戶與合作夥伴的廣泛認可。
在當下汽車動力電池競爭的白熱化階段,唯有不斷地技術創新才能在電池領域獲得絕對的優勢。縱觀全球電池產業的發展格局,來自中國的企業始終立於全球尖端技術前沿。往後,隨著包括國軒高科等一眾電池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不斷落地,中國企業必將承攬起全球碳中和實現的大樑,並孕育出全球新能源產業獨當一面的行業巨頭。
Sectors: Automotive, Alternative Energy
Copyright ©2023 ACN Newswire. All rights reserved. A division of Asia Corporate News Network.
Latest Release
Mitsubishi Motors Premieres the All-New Colt for the European Market
Jun 09, 2023 20:28 JST
TOYOTA GAZOO Racing Unveils "GR H2 Racing Concept" at Le Mans 24 Hours
Jun 09, 2023 18:09 JST
Pilot Project for Lifelog-based Health Services in Muraoka-Fukasawa District
Jun 09, 2023 11:47 JST
Crafted Exclusively for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Lexus Celebrates the World Premiere of the All-New TX
Jun 09, 2023 10:00 JST
World Premiere of the All-New Lexus GX
Jun 09, 2023 09:30 JST
Hitachi launches "Hitachi Application Reliability Centers Service" in Japan to enable cloud-native operations to drive both agility and reliability
Jun 08, 2023 16:50 JST
Eisai Files Marketing Authorization Application for Lecanemab as Treatment For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in South Korea
Jun 08, 2023 13:32 JST
MHI Inks MoU with TNB Genco on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to Drive Decarbonization in Malaysia
Jun 07, 2023 15:56 JST
Aiming to Realize an Ever-Better Mobility Society, Toyota Mobility Foundation Selects 12 Teams for 2023 to Work on Activities in the "Mobility for ALL" Category of its Idea Contest
Jun 07, 2023 10:56 JST
JNTO,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nd TOYOTA GAZOO Racing Jointly Holding "Japan. Endless Discovery." Exhibit on Centenary of Le Mans 24 Hours Race
Jun 06, 2023 17:21 JST
NEC to supply East Micronesia Cable System (EMCS)
Jun 06, 2023 16:18 JST
Transgene and NEC Present New Data on TG4050, an Individualized Cancer Vaccine, Showing it Induces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Head and Neck Carcinoma at ASCO 2023
Jun 06, 2023 15:58 JST
Fujitsu 1FINITY Ultra Optical System selected by NTT for next Japan-wide core network
Jun 06, 2023 11:53 JST
Olympus Announces Plan to Establish Digital Excellence Centers Following Acquisition of Cloud-AI Endoscopy Startup Odin Vision
Jun 05, 2023 16:00 JST
Olympus Announces Plan to Establish Digital Excellence Centers Following Acquisition of Cloud-AI Endoscopy Startup Odin Vision
Jun 05, 2023 16:00 JST
Lexus Celebrates the World Premiere of the All-New LBX
Jun 05, 2023 15:35 JST
Mitsubishi Shipbuilding to Launch Technical Studies on Ammonia Fuel Supply System for Marine Engines under Development by WinGD
Jun 05, 2023 13:52 JST
Rovanpera increases lead with podium for TOYOTA GAZOO Racing
Jun 05, 2023 11:02 JST
JCB and Joint Stock Commercial Bank for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of Vietnam launch the BIDV JCB Ultimate Credit Card in Vietnam
Jun 02, 2023 16:00 JST
Eisai to Present Latest Data on Lemborexant at the 37th Annual Sleep 2023 Meeting
Jun 02, 2023 12:20 JST
More Latest Release >>